根據臺閩兩地在臺灣海峽拖網捕魚作業的漁民所提供打撈化石的敏感區註分別為:
1. 石獅市祥芝鎮漁民的傳統作業區在臺灣海峽中線以東,地理座標為北緯23°30'~25°0',東經119°20'~120°30',埋藏化石的地點海深30~40公尺之間。
2. 東山島漁民的傳統作業區域在兄弟島內外,地理座標為北緯23°30',東經117°38'。
3. 漳浦漁民打撈的範圍大約在北緯23°30',東經117°45'。自上述敏感區所撈獲的化石以大型的頭骨、肢骨和牙床為主,保存情況良好,化石表面並未出現經流水搬運沖磨和撞擊的痕跡,特別是多數化石的骨腔中填滿了砂質黏土或紅土。
因此,可以判斷這批撈自臺灣海峽海底的動物化石屬於原地埋藏。對水下考古學家而言,這批化石是時空脈絡相對清楚的研究素材及水下文化和古生物資產。